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
【资料图】
高一地理第一章讲解的行星地球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要点梳理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
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3)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
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
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
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 |
外部条件 | 太阳光照稳定 |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
运行轨道安全 |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 |
自身条件 |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地球外围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形成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 |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 |
有液态的水 |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化,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
【知识要求】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梳理
1、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22亿分之一。
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分布规律: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3)影响获得某地获得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反之获得就少;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能就多。且地势越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和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
③天气和气候: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
④昼长:白昼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典型区域分析】
a. 世界上太阳辐射最强地区—撒哈拉沙漠。成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沙漠地区少云雨,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b. 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青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c. 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成因:地形闭塞,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3、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理环境及生产活动的影响)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地表温度 |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 |
自然界的岩石风化等与太阳辐射有关 | |
从生物界来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 |
对生产生活 | 间接能源: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是由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提供,来源于动植物转化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
直接能源: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发电站 | |
不利影响 | 过多的紫外线会杀伤地球生物 |
4、 太阳活动分类及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 对地球的影响 | ||
类型 | 活动特征 | 活动层次 | |
黑子 | ①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暗黑的斑点;②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③周期约11周年 | 光球层 | ①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高速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高纬上空出现极光;④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
耀斑 | ①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②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③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 色球层 | |
太阳风 | 高速带电粒子流 | 日冕层 |
5、 地球同步卫星及航天基地的选址
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
特点:
(1)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2)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
(3)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
(4)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
(1)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则发射航天器初速度越大,越能节约燃料。反之,越耗燃料。
(2)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空气能见度高。
(3)地形条件:平坦开阔,相对而言地势较高处。
(4)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
(5)地质条件:地质稳定。
(6)水源条件:水源充足,满足用水。另外,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孔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
我国主要卫星发射基地及各自选址特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气候干燥少雨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低。
海南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可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便利的航运,可以解决
铁路运输所满足不了的大直径火箭运载问题;毗邻广阔海域,方便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的选择。
【知识要求】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了解地球公转特征与自转特征的异同;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3、能够准确的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地球的示意图”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
要点梳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 地球公转 | |
运动方式 | 围绕地轴转动 |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
运动方向 |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
运动速度 |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
运动周期 |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
地理意义 |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1)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2)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3)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
(1)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2)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3)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1)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2)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3)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1)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2)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3)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1)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2)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3)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1)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2)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1)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之行星地球
2.文综地理备考指导之行星地球
3.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新东方
4.高一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5.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