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数智赋能 迈向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传统的“学”与“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未来学校又将产生怎样的变革?4月9日,以“数智时代:重新定义学校”为主题的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未来学校建设研究》推进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岳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等专家出席会议,课题组核心成员、课题实践学校代表等共同参与研讨。
重大课题是我省教育科学规划最高层次的项目,强调以江苏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聚焦江苏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问题。会上,陆岳新表达了对未来学校建设研究的愿景,并指出,课题组要增强教育科学规划的战略认识,提高研究站位;直面未来学校建设的难点问题,找准破解之策;强化实践应用导向,既要注重研究的战略方向与价值导向,更要注重未来学校建设的实际需求。
“未来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数智时代的育人模式,基于课程实施与教学创新,从校长与教师发展、智能化学习空间、大数据测量评价等三个维度进行变革。”《未来学校建设研究》课题主持人朱雪梅教授作主题汇报。她围绕未来学校的校长与教师、空间与场景、课程与教学、测量与评价等方面做阶段性成果展示,并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与新思考。她认为,未来学校是人人幸福的学校、人人发展的学校、人人创新的学校,人工智能是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
“未来学校建设应该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并带有学校各自价值主张和办学特色。”曹培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机”之间的距离,会引领未来学校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他对未来学校的发展提出三大构想:一是学习场景相互融通,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二是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正式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三是学校组织富有弹性,要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未来学校建设研究》实践学校授牌仪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实验学校等10所中小学获授实践学校。据介绍,未来学校研究将通过未来学校建设实践,初步形成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典型性和推广价值的未来学校案例,为全省未来学校建设提供基础素材和数据储备。
在《未来学校建设研究》实践学校校长圆桌论坛上,各实践学校校长介绍本校特色空间建设及智慧化建设情况,并围绕未来学校建设的核心要素、未来学校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未来学校的学习样态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南京市第一中学江北新区分校借助非正式学习空间打造校园场景,如设置班务室等,不仅拓宽了传统教室空间,也满足了教师、学生的多种成长发展需求,让小空间发挥了大作用。江苏省淮阴中学积极打造智慧空间,建有线上“虚拟数字场馆”和“虚拟漫步长廊”,展示学生创新作品。“新型学习空间将人、楼宇、空间、设备、环境融为一体,打破了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界限,实现了教师、学校、社区和其他校外学习空间的相互融通。”该校校长朱留明说。
泰州市凤凰小学校长刘卫军聚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有思想的表达”教育主张,立足学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产生思想、探究思想、表达思想、分享思想”的完整思想过程。在他看来,未来学校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学校要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做好。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副校长邹小飞介绍了学校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实践。该校以物理学科为基础,创造性地将之与音乐、体育、语文、历史等众多学科进行综合设计与跨学科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