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共振兴“青”行述山河

2023-07-27 16:52:12 来源:江苏教育报


(相关资料图)

“云”知共振兴“青”行述山河

带领青少年参观红色纪念馆,追寻先辈足迹;开展井冈山精神云支教宣讲服务,激发爱国热情……自7月1日至今,南通大学“云之青”本硕科普宣讲团成员围绕“感井冈山革命精神 悟青年时代新使命”主题,将志愿服务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团队计划到8月31日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江苏、云南、青海、陕西4省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不少于56场群众性主题宣讲教育活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该宣讲团成立仅两年,已先后获评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云支教助学计划”全国优秀团队、“美丽中国·青春行动”青少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等荣誉。在团队指导教师、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连博琳看来,这源于队员们有着超强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主动性和执行力,且善于挖掘自身优势,用“青年+”的方式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赋能添力。

2021年,南通大学学生王奕璇在“生动一小时”志愿活动中分享“草帽书记”杨善洲的先进事迹,让一群青年学子感慨万分。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国家级优秀志愿者张雨珊表示,王奕璇的分享,让她了解了杨善洲一生致力于“献给家乡一片绿洲”的追求,这与她个人蓄力推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高度契合。为此,她找到王奕璇,邀请她参与创建团队。很快,一群人以“云之青”之名聚在一起,立志借助现代技术,发挥青年力量,努力践行“‘云’知共振兴,‘青’行述山河,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创建伊始,王奕璇便以“外联”角色与坚守在云南保山汉庄中心小学的妈妈商量结对事宜。经过多番讨论协调,最终达成线上支教合作意向。“通过王奕璇搭建的桥梁,我们找到了最佳落脚点。”张雨珊说。如今,团队从最初的9人发展壮大到300多人,成为一个跨学科、跨专业,分工明确、协作有方的学生社团。

“小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在一张普通的图画纸上,仅利用阳光就可以完成一件独特且富有韵味的影像作品?”“一丛树叶、一朵花,怎样在纸上留下永恒的影像?”……当团队成员缪之琳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向云南保山的孩子们讲授蓝晒冲印工艺时,视频那头的孩子们眼睛瞪得滚圆。课程最后,孩子们纷纷表示,爱上了这场穿越时空的古法蓝晒摄影体验。

在两年的云支教过程中,怎么教、教什么一直是团队思考的问题。“我们设计课程时,考虑最多的除了用技术手段突破线上教学瓶颈,还有如何用‘外部力量’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做到因材施教。”团队成员、负责支教课程体系建设的张建秋说。

本着“让山里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初心,团队在充分评估成员的学科背景和专业优势后,精心编排了生物科普、趣味数学、诗歌文学、心理健康、传统文化、基础普法等主体课程,从素质提升、视野拓展、身心成长等方面填补乡村课堂空白。团队还将队员创作稻田画、制作生态瓶和挂树牌的劳动场景制作成教学视频,为山区小朋友送去劳动教育课程。截至目前,团队基本构建了“知、情、意、行”四维一体的支教课程体系,先后对接服务云南保山4所学校、青海贵德3所学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0个小时。

除了乡村支教,做绿色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也是“云之青”团队立下的目标之一。去年3月,团队搭上国家林草局“美丽中国·青春行动”青少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顺风车”,累计开展数十场有关环境科考、社会调研、专家访谈、低碳宣讲的主题活动。以南通城区为科考调研目标地区,团队先后走进啬园、植物园、狼山、滨江公园等多个特色生态基地,开展生态科考实践,了解五山地区生态修复情况,并化身环保卫士,沿途捡拾果皮纸屑,身体力行传递环保理念。如今,团队正计划招募更多渴望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战略的青年学生,带领更多人“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对那些有想法、有干劲、肯吃苦的青年学生,我们全方位支持其依托学科优势服务地方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我们也积极为具备创新思维、执行力、凝聚力的师生团队提供发展平台,鼓励他们通过专业所长送知识、送技能、促发展。”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说。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