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成就美好生活(图) 环球信息

2023-06-15 09:43:57 来源:江苏教育报

近年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育人模式转型撬动教育内涵发展,为新时代高中教育绘制育人蓝图——

图为该校学生参加体育项目


(资料图)

图为该校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图为该校学生进行物理小实验

前不久,记者走进古朴典雅的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初进校园,梧桐树下书声琅琅,学生自由呼吸、自主成长,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动人场景深深打动了记者。深入了解后,和其他校园相比,记者发现了十三中更多的“不一样”:课堂“不一样”,学生踊跃展示、大声表达,教师在点拨、引导中,让生生之间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课程“不一样”,经典研读、学科竞赛、戏剧影视等60多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与众不同”的源头,到底在何处?

“‘不一样’的背后,是‘美好教育’理念在校园内落地生根,是我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每个师生美好地生活在当下,使每个人的人生因教育而美好。随着师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学校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办学活力。”该校党总支书记陈锋说。

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志远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新高考的实施,对高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秋学期伊始,一场关于课堂的变革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拉开了帷幕。

“解决这道题的核心知识点是什么?”“哪一种解题方法更好?”在《函数与方程》这堂课上,该校数学教师何达伟抛出问题,学生按小组自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引导,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真正发生,实现了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大大提高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像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志远课堂”在十三中已成为一种常态。

“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南京十三中“志远课堂”的核心理念。陈锋介绍说,课堂上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教师引导学生把“积极思考、踊跃展示、大声表达、自信学习”的好习惯落实到每一节课堂,学生的个性与学习力得到和谐发展。

为推进“志远课堂”教学改革,该校常态化、分层次进行探索实践。各教研组每月底召开一次教研组会议,教研组长在每学期开始制订每次“志远课堂”研讨主题,如情景引入、小组讨论等。每次会议时,3个备课组各推荐1节本月开设的“志远课堂”公开课,教研组成员以不同的课例为载体,围绕同一个主题对课堂进行“切片式”分析和研讨。主题的高度聚焦使教师的讨论富有深度,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研讨和交流中加深对“志远课堂”各个环节的理解与认识。

“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志远课堂’有着不同的达成标准。高一年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建立思维模式,高二年级在充分的生生活动、师生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升,高三年级在探究问题的演变路径过程中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升。”陈锋说。

据介绍,南京十三中将课堂教学改革融入常态教学管理,课堂结构的重塑促进育人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师生在课改浪潮中得到了成长。该校高二学生高蕾说,课堂上遇到难题后,小组内部讨论如何解题,这些解题方法是自主思考出来的,所以知识点会吸收得更好、记得更牢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模式,对教师课前备课以及对课堂的掌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备环节还要备细节,课堂上要随时处理‘突发情况’,在考验教师智慧的同时,也助推了教师的成长。”该校教师张慧说。

多措并举打造教师成长“孵化器”

为了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为教师铺设了一条成长“快车道”。谈到这几年学校教师队伍的变化,校长杨维风深有感触,“教师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理念转变与专业水平的提升上。”她说,学校坚持强化顶层引领,通过多元路径为教师成长赋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该校物理教师王丽玲曾获南京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南京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暨微课比赛一等奖。谈及成长经历,她感悟最深的就是学科团队给予教师的教研力量。“一直以来,物理学科教研组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组内公开课制度、教研组校本研修制度,每周固定时间研讨教学进度及精准选题,精心打磨每周一练。”王丽玲说,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积累,物理组教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学习方法的探索,以及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物理素养的提高。

记者了解到,南京十三中坚持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有效落实作用,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科研成长档案,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和五年规划,形成“校级领导牵头、教研组长负责、备课组长协作、全组成员参与”的学科组运行模式,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同时发挥名特优教师的辐射作用,“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教师发展专家委员会”等为教师搭建了发展平台;“青蓝工程”实现了“青蓝”同辉;“教师经典夜读小组”逐渐成为教师成长共同体;“教师发展规划工程”让教师发展之路清晰可见。

“我校每学年结合过程性考核材料,对师徒对子、骨干队伍的教科研成果进行考核,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创新优秀教育人才成长培养机制,推进全校教师队伍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副校长童琳说。

谈及成长起来的教师,杨维风如数家珍:聂雯获得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徐雁荣获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5名教师先后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多名教师获得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多彩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梧桐树下,曹勇军老师带着我们一起阅读,这是我最难忘的校园幸福时刻。”已经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的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刘冬阳回忆起在十三中的校园生活时,这样说道。十三中被南京人誉为“最会读书的学校”。在十三中,有这么一群“燃灯者”,他们在特级教师曹勇军的带领下,利用周末晚上和学生共聚灯下,共同阅读,坚持了近十年。他们创办了全国第一本科幻杂志《朝闻道》,每年还为读写特长生出专辑,并组织签名义卖,让学生像作家一样享受因读写带来的荣耀……

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校在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和‘学校课程课堂化’的过程中,科学开发校本课程,目前每学期能提供60门左右的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校本课程的实施推动了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陈锋说。

据介绍,该校目前建有江苏省语文、理科实践与创新、体育三大优秀课程基地。语文课程基地设立了4个研学中心(金陵文化研学中心、戏剧影视研学中心、传统经典研学中心、特长写作研学中心),并以4个研学中心为课程支点,孵化了全新的语文学习系统和环境。“高级写作工作坊”“戏剧研读与表演”“楹联的欣赏与写作”“英语名诗鉴赏”“微电影拍摄与制作”“辛亥革命与南京”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理科实践与创新课程基地依据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构建了“基础课程—融合拓展课程—实践创新”的三级课程体系,重点培养有理科爱好和特长的学生,为他们搭建平台,提高科学素养。学校体育组教师依托省体育课程基地,开发了11门校本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此外,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十三中邀请众多大家走上“十三中名师讲坛”,余光中、饶雪漫、蔡天新、郦波等诸多名家的精彩演讲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又一场文化盛宴。在南京市校本精品课程评比中,该校获一等奖课程数在全市高中名列第一。“多所高校纷纷与我校共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其中南京大学紫金人才培养项目、东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南京理工大学思政育人培养项目已‘开花结果’。”陈锋说。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