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天地中探寻学生全面发展的真谛
【资料图】
每年的9月5日“中华慈善日”,淮安市关天培小学都会组织“跳蚤小市场 爱心大义卖”活动,同学们在校园里摆摊设点,高声叫卖,体验当一回小小摊主。在今年的活动中,“小卖家”们各种装备齐上阵,一件件暖心商品,一张张纯真笑脸,一声声爱心叫卖……慈善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发芽。当天,五(12)班学生王思懿除了捐出自己义卖所得外,还带来自己参加比赛获得的500元奖金。“这些善款可以帮助有需要的同学,比我自己用了更开心!”王思懿说。
“‘双减’下的校园生活,应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天培小学校长陈大春说。该校积极探索校本特色育人模式,立足五育并举,通过落实课业减负,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素质评价体系,将素质教育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们在校内外的广阔天地中探寻全面发展的真谛。
减负赋能 校园变身“游戏场”
“上学前,测体温,如正常,去上学,体温异,居家医……”在关天培小学,每天清晨,校园里便准时响起孩子们悦耳的诵读声。该校将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疫情防控要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包含防护知识、卫生指导、处置方法等,孩子们每天记背,将疫情防控的有关事项牢牢记在心间。
如今在关天培小学,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多了几分“自在”。“对孩子们来说,‘双减’下的‘减负’,其实就是意味着校园生活本质的回归。”陈大春说,为了给孩子们“松绑”,该校一方面加强作业管理,出台《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形成“作业报备与公示”机制,教师们需要仔细“配比”,将满足孩子需求的“定量”作业提前进行公示,由年级主任进行把关,确保作业量的减轻;另一方面,该校通过精心编选,创新更加适合学生素质发展的“高质量”作业,为孩子们的学习成效赋能。
在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创新下,关天培小学孩子们的作业不仅趋向真实的生活情境,更走向能力的实践操作。如颇具生活气息的语文作业,孩子们制作书签、撰写调查报告、设计读书卡片等;更具趣味探索的数学作业,孩子们走进超市认识数字、编写数学故事等;鼓励孩子们“动动小手”的美术作业,贴树叶画、泥塑、剪纸等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与此同时,家务劳动、亲子阅读、社会公益活动等实践作业,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双减’下,‘减’出来的这部分时间就是要‘还’给孩子,让校园变成‘游戏场’,让学生活力成长。”陈大春说。在关天培小学,持续数月的“校园吉尼斯”挑战赛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背圆周率、穿针引线、削土豆、50米轮滑障碍……孩子们在比赛场上“一争高下”,展现少年活力风采。
关天培小学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校园吉尼斯”挑战赛,融合校内传统的周末赛、音体美专项比赛等,共设置46个比赛项目,让学生们人人都有展示的舞台。“全校最终共有3000余名学生参与比赛,有近400名学生都获得了表彰。有的同学没有拿到名次,还有些‘意犹未尽’,课余时间暗自练习,争取来年冲刺名次呢。”陈大春介绍说,挑战赛强调参与性与趣味性,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在减轻负担的同时进一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提质增效 打造教学新生态
“‘减负提质’的主阵地应该放在课堂,学校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双减’落实保驾护航。”关天培小学副校长成汉平说。
“双减”政策出台后,淮安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融学课堂”教学改革。为创新抓好落实,关天培小学积极探索课堂育人教学模式改革,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通过包含“学习指南、任务引导、疑问梳理”的《自主学习单》将“课前定向、课中内化、课后发展”有机融合,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立足“融学课堂”倡导的“五育融通”“资源融汇”“学教融和”理念,关天培小学全力打造“生本课堂”,助力课堂提质与作业减负双向并行。成汉平介绍说,“生本课堂”通过生生间、师生间“自学、互学、助学、评学”四个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近日,在该校数学教师颜炳执教的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中,孩子们当了一回“小老师”,在班级展开了热烈讨论。围绕“‘曹冲称象’问题解决策略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当启发,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大胆表达,阐述思路;同时,孩子们围绕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与自由辩论,课堂气氛活跃。
“班上发言的学生由个别到普遍,由跃跃欲试到争先恐后,由谨小慎微到理直气壮,由词不达意到语出惊人,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也真正发生了转变。”颜炳告诉记者,“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不断强化“以学为主”,彻底改变了学校的课堂生态,更将“课堂”变为“学堂”。
与此同时,“生本课堂”落实课堂“五个给”(5G课堂)的要求,即融合“给学生提一些问题,给学生做一项任务,给学生留一段时间,给学生作一次交流,给学生当一回老师”五大要素,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如今,在关天培小学,课堂增加了“当堂检测”环节,由教师对当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诊断,全面解决学生新课学习时的“疑难杂症”;增加了“作业当堂完成”环节,给学生课堂上完成作业留下合理时间,进一步落实课业减负。“自从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后,课间我有了充足的时间自由玩耍,在校学习也变得轻松多了。”四(5)班学生袁浩程说。
五育并举 课程评价齐创新
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关天培小学的学生们走进农村,“跟农民伯伯学种地”“跟农民阿姨学家务”等,深度实践,收获满满。“今天是我第一次亲手尝试磨豆腐,这可是个手艺活!”袁浩程告诉记者,一天农忙体验充实又精彩,“我还和小伙伴们约好,回去之后,要将今天的所见所感编成校报作品,表达我们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立足“五育并举”,关天培小学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在“生本课程”体系下,依托“智识课程、文艺课程、特色课程、公民课程”四大板块,创立“少年日常劳动、家庭生活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农耕生产劳动、学习创造劳动”系列劳动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成长。
“系列劳动课程的开展旨在锻炼学生的各项生活技能,让劳动成为孩子们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校副校长黄海霞介绍说,在日常劳动中,校园里的草坪、鱼池、种植园任务到班,责任到人,校园处处成了学生们劳动实践的“自留地”“试验田”。针对农耕生产劳动,关天培小学开展“留学”活动,让孩子们来到乡村,融入田间,深度感受农耕劳动的快乐与丰收的喜悦。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校编印了《学生素养评价手册》,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要素,将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据介绍,该手册包含10大类1000个单项要素,即养成100个好习惯、讲述100个红色故事、阅读100本优秀读物、能唱100首优秀歌曲、会玩100个趣味体育游戏、制作100件美术作品、做100项社会实践活动、完成100项假期小任务、参加100次志愿服务、认识100个先进模范人物等。
素质评价体系将“德智体美劳”的育人要求进行全面分解,在小学6年时间里,孩子们需要将这1000件“小事”一点一滴积累完成,实现质的飞跃。该评价体系注重阶段性与递增性,每一项任务都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按照学生的年级顺序进行设置。
素质评价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该评价体系下,学生们更多地生发出了自觉性、自主性,体育、劳动、践行慈善等成为该校学生日常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围绕‘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我们将素质教育的课堂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点滴浸润中实现‘五育并举’下的育人价值目标。”黄海霞说。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